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
A. 体现了晚清腐败统治
B. 志在于宣传维新思想
C. 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
D. 是晚清大众传媒创新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 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B. 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C. 民主共和的平等思想
D. 国人对西方生活方式的移植
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虑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
A. 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
B. 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C. 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
D.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
有学者统计,1933年12月1日的《申报》广告,当日该报的30版(10版为增刊)中,29版登有广告,总数多达10条,许多广告占了版面1/4以上,甚至占了半版或全版。这说明当时
A. 报刊的时政新闻功能减弱
B. 商品信息的流通更加及时化
C. 民众的社会心态日益开放
D. 广告已成报刊竞争主要方式
20世纪30年代,“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同时期的河南官方则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的特点是
A. 全盘西化
B. 中西合璧
C. 官方主导
D. 新旧杂陈
20世纪初,《女界钟》登载文章:“夫二十世纪专制国之民,无日不以夺自由为目的。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吾今敢昌言以告我女子曰:‘婚姻自由’”。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普遍时尚
B. 婚姻礼俗删繁就简仿效西式婚礼
C. 民权主义开始影响到妇女界
D. 将“婚姻自由”与革命要求密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