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它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最佳的人口因素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在资本积累和技术革新上,人民政府付出了极大努力,但是人均意义上的变化远不如总量成绩那样糧眼。从1954年到1978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增长了1.8倍,但是人均可分配到的粮食基本上维持在1954年的水平上。
——摘编自豆建春《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就业人口数量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就业人口数量提高1%可以使得经济增长水平提高约1.49个百分点;失去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如界有两个孩子,当疾病或意外事故夺走了儿女的生命的时候,其产生的后果要比独生子女家庭小。
——根据王会宗《“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可行性的实证分析》等文章整理
(1)概括材料一所述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新时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放开二胎”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都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A. 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B. 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C. 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 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由此可知民国初年
A. 服饰改革举步维艰
B. 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
C. 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
D. 社会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申报》1897年7月14日报道,“有客籍之人旅游过此者,谓之较之两三年前有不同焉,以沪上求时新……而不知在土著之人观之,则凡诸不同者,不待两三年也,有一岁而已变者焉,有数月而即交者焉”。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外部原因是
A. 近代工业的的发展
B. 社会思想的解放
C. 政治运动的影响
D. 近代西方的影响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清末新政时期 C. 民国初年 D. 新中国成立初期
1921年2月,《东方杂志》曾公布过一份关于学生婚姻的调查数据。这些被调查的学生来自浙江、江苏的6所学校,在631名学生中。己结婚的有184人,占29%。1930年,一个在北粤中学任职的教师对该校百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没有结婚的青年只占6%。这些现象表明
A. 社会习俗改变的渐进性
B. 社会发展地域差异消除
C. 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深入
D. 晚婚晚育得到了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