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 “价格革命”的影响
B. “商业革命”的影响
C. 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
D. 英法重视技术革新
针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主张“体用不二”,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此主张的目的是
A. 反对学习西方技术
B.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C. 完整系统引入西学
D. 中西体用完全对立
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
A. 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
B. 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
C.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 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
A. 宗教信仰
B. 启蒙思想
C. 西方商品
D. 民主制度
《民法大全》编纂时参考了许多法学著作,罗马法学家从理论上探讨了法的本质,对法律做了精辟的定义,他们还担负着解释和答复法律上的疑难问题、编纂合法证书、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这表明罗马法学家
A. 注重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B. 重视罗马法在现实中的运用
C. 热衷于法学理论的阐释论证
D. 乐于担任罗马法的普及工作
明朝理学家王艮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这表明王艮的思想
A. 体现出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
B. 有利于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
C.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 形成了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