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
A. 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B. 中西方意识形态已逐渐趋同
C. 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
D. 美国电影不断摆脱政府控制
2006年,《经济学家》周刊不仅把某两个国际组织比作“共享诸多内脏器官却有不同头部的连体双胞胎”,而且更称其中的一个组织为“美国和25个小矮人”。这两个国际组织是
A. 世界贸易组织与亚太经合组织
B.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欧洲联盟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北美自由贸易区与“关贸总协定”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日益减少,而从事技术性、信息性和智力性工作的非生产性知识型人员的队伍却在不断扩大。据此可以推断美国
A. 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B. 体力劳动者逐渐退出劳务市场
C. 产业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
D. 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问题严重
据统计:1950-1964年,西德、意大利和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7.1%、5.6%和4.9%,而美国只有3.5%;1948-1962年,西欧在自由世界的黄金中所占份额从15%上升到44%,而美国已从71%下降到40%。这一现象的出现
A. 表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
B. 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C. 加剧了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
D. 主要和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关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塞提出,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最好方式是计划化,所谓“法国式计划化”就是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马塞的“法国式计划化”
A. 把“计划”定义为计划经济
B. 是国家协调所有社会力量的发展方式
C. 主张实行完全的市场调节
D. 是对“滞胀”引发经济危机的反思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 适应两弹一星的战略目标
B. 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C. 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 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