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政策的制定对经济的发展往往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横渡太平洋,从美国驶抵中国通商口岸——广州,与当地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并于次年5月返抵纽约。这是迄今所知中美两国之间的首次交往。随船而来的萧卫少校曾有一则这样的手记:“中国皇后号荣章地升起了在这海城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
——《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美两国首次经贸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首次通商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19世纪中期)执行的是“小舢板”政策,即跟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即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
——《中国人怎样看美国——一个历史的考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及其表现。(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三
从物质利益的角度看,美国最显著的收获是中美贸易的增长,这帮助缓解了美国的逆差问题。中国渴望得到美国科技和农产品的愿望远远超过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因此美国获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下表显示了中美和解带来的中美贸易的趋向:
年份 |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 中国对美国出口(百万美元) |
1972年 | 60 | 32 |
1975年 | 304 | 156 |
1980年 | 3,755 | 1,059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3)指出材料三中中美贸易的趋向并说明导致1980年中美贸易变化的直接原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三中中国渴望得到美国农产品的原因。
材料四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中国产品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5)综上并结合所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对外政策与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
积极的思想文化往往引领着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泊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明)梅鼎祚《两汉文纪》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汉高祖所述“秦禁学"的具体表现。分析材料一的史料类型及其价值。
材料二 一方面是帝王对于人民横征暴敛、残酷盘剥的现实;另一方面,天下又不能没有帝王。对于这道难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的解答也只能祭出道德说教的大旗,将希望寄托在后世君王能够积极效法那些虚幻的尧舜禹等上古帝王的样板上面……从今天的角度看,黄宗羲明显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周英杰《大历史的小切面》
(2)指出材料二中,为什么说黄宗羲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材料三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1991年出版的《各国的劳动》一书中,声称“严格意义上的美国经济正在消失”,并预言21世纪的经济将没有国界。其结论的依据是
A. 两极格局的瓦解消除了各国矛盾
B. 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
C. 美国经济迅速衰退并趋于停滞
D.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下图为《国际联盟与山姆大叔》的漫画。画面上,门外两个人拿刀厮杀,硝烟弥漫,两人分别标注为中国和日本;门内,国际联盟手指日本,穿着星条旗的山姆大叔在冷眼旁观。对此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的新政使经济危机有所缓解
B. 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C. 英法两国采取“全体一致”的原则处理国际事务
D. 西方大国对日本的侵略行为采取纵容的绥靖政策
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经济大危机:过剩与秩序,过剩与价格,信用与保障,温饱、就业与保障。这四个方面所解决的问题对应最恰当的是
A. 农业危机工业危机金融危机民生危机
B. 工业危机农业危机金融危机民生危机
C. 民生危机农业危机金融危机工业危机
D. 农业危机金融危机民生危机工业危机
某学者指出,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所有棉布都已经在工厂里生产,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和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对“特有”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B. 产生了比蒸汽机更大的影响
C. 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D. 促进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