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
A. 民族工业体系逐渐独立完整
B. 纺织业成为最大的新式工业
C. 近代工业形成对传统经济的绝对优势
D. 主要工业部门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亿3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A. 民国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
B. 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投资热情
C. 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观察下图信息结合所学,判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结构变化比率图表
A. 重工业比重有所增加
B. 轻工业比重较大
C. 轻工业萎缩过半
D. 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
一战期间,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和“实业救国”的热潮,倡导“实业救国”的主要是( )
A. 民族资产阶级 B. 无产阶级及人民群众
C. 地主阶级洋务派 D. 官僚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A. 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速 B. 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 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 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已大”,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项归于田赋之内,“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于岀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貿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材料三 1933年到1934年,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中国白银不断外流。加上币制的紊乱,中国屡现金融恐慌。……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币制改革”方案,规定: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税收和公私款项均用法币支付,禁止白银在国内流通:白银收归国有,作为外汇准备金,以稳定法币对外汇价。
——摘编自吴申元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2)根据材料三,指出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流通领域的突出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要评价这一变化所带来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