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说:“普罗泰格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很快就得饿死。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
A. 否定神旨
B. 忽视道德
C. 善于诡辩
D. 轻视教育
梁启超在1901年发表的《中国积弱溯源论》中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是国人“不知国家与天下之差别“不知国家与朝廷之界限”“不知国家与国民之关系”。梁启超分析中国积弱的根源,其目的在于
A. 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
B. 表达实业教国的紧迫性
C. 动员国民参加民主革命
D. 为推翻满清作思想准备
英国莎士比亚(1564﹣1616)的《冬天的故事》第三幕第二场台词:“我们这次(审判)要尽力避免暴虐,因为我们已经按照法律的程序公开进行,有罪无罪,总可以见个分晓。……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这些台词反映当时英国社会
A. 普遍认可法律精神价值
B. 限制王权成为大众意识
C. 法治已经取代了人治
D. 呼吁司法应公正平等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民国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与此改变有关的事件是
A. 国民大革命
B. 中共成立
C. 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
陈乐民在《欧洲文明十五讲》中写道:“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宗教改革的影响是社会性的。”最能为此佐证的是
A. 宗教改革改造了西方人的信仰
B. 宗教改革参与的社会阶层广泛
C. 宗教改革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D. 宗教改革解除了西方人的思想桎梏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下列哪一思想家的思想与此观点最为相似
A. 洛克
B. 卢梭
C. 孟德斯鸠
D. 伏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