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东德和西德的分裂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
美国在杜鲁门政府的主持下,对全社会中各个领域、各种力量和资源实施全面深人地动员和统筹,开始确立一整套协调国内政治、经济、军事资源以及意识形态和知识资源的体制。材料反映出
A. 战后美国总统行政权力加强
B. “冷战”使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确立
C. 美国希望全国人民对抗苏联
D. 二战后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 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D. 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声明意在( )
A.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B.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周恩来开完会回国的时候,他因人们普遍赞扬中国在其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而受到了鼓舞,于是满怀信心地宣布:‘……国际争端是可以用和平协商的方法求得解决的。’”中国在这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是
A.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全面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D.以“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