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享重,包括对言论出板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

 

 

(1)特点: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运转具有程序性,且突出皇权。 作用:使中央行政运行规范有序;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不同之处:英国君主立宪制是用法律限制君权,议会成为权力中心,从而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议会内部也有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个人的民主权利与自由受到尊重。 成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启蒙思想的影响;英国议会和法律制约王权的传统。 【解析】 (1)根据“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执行权分开”、“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是政府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分开,三省与六部分工明确,运转具有程序性,皇权至上。唐代的三省六部使中央行政运行规范有序,通过分权措施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同时也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根据“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可知与中国的三省六部制相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用法律限制了国王权力,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议会内部也形成了权力分割和制衡制度,公民个人的民主权利与自由受到尊重,但也存在民主为少数人专享的弊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启蒙思想的影响以及英国议会和法律制约王权的传统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一辞当今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芮逸夫先生指出:一个民族的构成,体质的、语言的及文化的吸引混合,虽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乃是“愿意合在一起”。费孝通先生认为导致民族融合的具体条件,主要是处于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如果要找一个凝聚力的来源,我认为农业经济是一个主要因素。”

材料二  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变成和平的边疆;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把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密切了与汉满民族的关系。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二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提出“以中国人治中国。中国者中国(汉族)人之中国”。孙中山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认为中国亡于鞑虏已二百多年”现在的国“已经不是我汉人的国了”,因此要“将满洲鞑虏从我们的国土上驱逐出去,发誓要建立一个真正汉民族的国家”。1923年后,他在宣言文章或演说中多次使用“中国各民族”、“国内之弱小民族”、“中国以内各民族”、“诸民族”等表示中国境内存在着多民族的词汇。并有“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以本国现有民族构成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国家”“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等提法。

(1)结合所学知识,请对材料一中关于促进中华民族认同形成的因素加以阐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清朝前期“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念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的经济思想有

A. 重利轻义    B. 工商皆本    C. 重农抑商    D. 实业救国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的富商巨贾大多通过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来获得社会声望,并保护其利益。这一现象

A. 淡化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B. 改变了商人重利轻义的观念

C.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 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

 

查看答案

“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我们就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观念,这观念形成的社会背景是

A. 小农经济盛行

B. 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 商品流通不畅

D. 手工业生产技术落后

 

查看答案

下列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是:

A. 芍陂

B. 都江堰

C. 白渠

D. 郑国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