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宋明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的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其出发点都是
A. 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 探究宇宙万物本原
C. 吸收佛道思想精髓
D. 实现儒学的哲学化
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 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 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 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 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 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 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A.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C. 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D. 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题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解为:“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达到“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的效果。这表明儒家的“无为”
A. 植根于道家的无为思想
B. 与道家的实施路径相同
C. 始终以百姓的利益为重
D. 要求君主作为道德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