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指出:“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的核心应当是
A. 结束专制,实行民主
B. 人格自由,个性独立
C. 信仰自由,宗教宽容
D. 男女平等,发展产业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鲜明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革命因素进行了继承与吸收,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批判,阐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这
A. 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正式确立
B. 强调了精神创新的必要性
C. 说明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他不但是儒教的先知般的创立者,而且也是建制之“王”。其主要用意在于
A. 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B. 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
C. 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
D. 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A. 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 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C. 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 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
A. 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 B. 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
C. 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D. 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
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说道:“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的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材料表明文人画
A. 主张逼真的艺术效果
B. 体现时事现实的发展变化
C. 注重画面的整体美感
D. 追求抒情写意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