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 墨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儒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 欧洲 | 时期 | 中国 |
10—15世纪 | 远洋航海技术 | 宋元明前期 |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 |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
18至19世纪中叶 |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 清 |
|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则是指从16~19世纪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又称为近代实验自然科学。……15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在这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在科学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从此,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摘编自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材料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各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
阅读下列材料: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
材料一 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选集》第4卷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的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的原因。
下表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纽约时报》部分新闻的标题,它反映出
新闻标题 | 时间 |
外蒙古试图赶上20世纪的发展 | 1959年8月3日 |
民间音乐在肯尼亚衰颓 | 1959年11月8日 |
埃及学生要刷牙,学校免费提供牙刷和牙膏 | 1960年4月22日 |
巴布亚人离开石器时代 | 1960年7月1日 |
牧童上了开罗的电视 | 1962年11月25日 |
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 | 1967年8月17日 |
西贡姑娘的服装用超短裙代替了袄代 | 1969年3月31日 |
A. 文明的趋同化态势
B. 世界格局呈现的多极化趋势
C. 资本扩张加速趋势
D. 不同文化背景的多样化趋势
英国诗人蒲柏写道: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__去吧,于是一切遂成光明。后人续写道:上帝说完多少年之后,魔鬼说:让__去吧,于是一切又回到黑暗中。以上诗句是对科学发展史上两个划时代人物无与伦比的科学成就的诗意描述。这两个人物分别是
A. 哥白尼和牛顿
B. 牛顿和达尔文
C. 牛顿和爱因斯坦
D. 牛顿和普朗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