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俄罗斯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由于国家必须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决定的。在城市和乡村、在‘上层’和‘下层’正日益尖锐的矛盾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退出国际战争成为社会各界普遍要求
B. 十月革命是俄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C. 苏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D. 沙皇专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社会发展
“17世纪的科学革命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场革命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用本国语言即普通民众的语言写作,而不是用拉丁语写作。”他们的做法
A. 引发了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
B. 有利于科学方法及知识的普及
C. 造成了西欧普遍的信仰危机
D. 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只能从其弟子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两人的记载又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色诺芬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亦是如此。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历史文献著述具有主观性
B. 文献著述反映历史真实
C. 社会的变迁影响文献著述
D. 历史解释依赖文献互证
1956年中共八大《有关政治报告的决议》中规定: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应当以国家市场为主,同时附有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这一规定
A. 明确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改革目标
B. 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C. 以法律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D. 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大会起源于军队内部关于党和军队关系的争论,最后决议的内容包括:确立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规定红军中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的地位等。此次会议表明
A. 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B. 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C. 解决了如何建设无产阶级人民军队问题
D.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正确领导
1904年,陈独秀指出:“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据此判断,他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
A. 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B. 实现社会教化,推动儒学发展
C. 启蒙民众,实现救亡图存
D. 改良传统文化,指导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