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
A. 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 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C. 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D. 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
学者罗荣渠说,美国人在其开拓阶段一直秉持“走向文明必须改变周围蛮荒的环境”的思想,所以在工业化一开始的政策制定上就埋下了资源粗放式开发的种子。据此可知,美国
A. 近代化一定程度制约了科技创新
B. 利益至上占据政府执政的主导地位
C. 工业革命的开展孕育粗放式经营
D. 工业化进程伴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学者陈锐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忽视了宗教和道德问题,并带上了贵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特点,之后的社会主义植根于平民阶层,并对启蒙运动和18世纪文化开始进行反动。据此,陈锐的观点表明
A. 对理性主义过度追求致使思想禁锢
B. 抽离信仰和道德的理性缺乏了价值关怀
C. 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排斥宗教信仰
D. 科学社会主义脱胎于启蒙思想中的理性
下面是《十二铜表法》主要内容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
A. 利于调解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B. 对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抵制
C. 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有力工具
D. 成为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在所有制和分配上,社会主义社会并不要求纯而又纯、绝对公平,目前,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是发展得太多了,而是还很不够。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 逐步突破传统经济制度的束缚
C. 缩小了全民所有制经济规模
D. 开始承认了非公有制的合法性
1945年登记在案的民族工业4382家工厂中,机器、五金、冶炼、电气就达1173家,化学工业中也有一半为重工业。而战前中国的重工业只占整个工业的14.68%,占主导地位的是轻工业。这说明抗战
A. 为民族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提供机遇
B. 缩小了东西部民族工业发展差距
C. 促使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逐渐走向复苏
D. 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