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期的西化运动和后来的现代化运动很快懂得如何去作出区分。最初,欧洲和美洲在中国汇合成一个外来社会(尽管这个社会内部有广泛的差别),它发展了一种商业一工业一军事的能动主义,看起来是其整个外来文化的产物。蒸汽机、代议制政府和基督教乍一看似乎是连在一起的,“西方文化”降临到中国大地时,看起来比后来所表现的要更加一致,因而更具威胁性。它的威胁似乎要求中国变成自卫的商业一工业一军事的国家。但是,正是“西方”的这种多样性,使人们明确了西化必须是有选择的;一般地说,选择的标准是西方的方式要适合中国的需要,这样,引进的东西能扎下根来并变成中国的东西。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长安开始的这条向西绵延伸展的古代陆路交通线,成为联结东西方的古代交通大动脉。这条大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綢之路。沿着这条大道,我国大量独步世界的丝织品源源不绝地运往中亚、西亚以及更遥远的西方……西方的物产以及西域的音乐、舞蹈也接踵东来,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汉朝使节到安息时.安息王派大将率领两万人马出迎数千里,并派使臣随汉使到长安,献给汉武帝大鸟卵和“犁軒善眩人(是指埃及、叙利亚一带的魔术师)。随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远在地中海地区的人们现在也可以辗转来到中国了。
——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 随着葡萄牙东方贸易帝国的创立,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威尼斯商人的地位逐步下降。这个帝国由少数岛屿和散布于绕非洲去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组成,它们在战略上都是重要的据点。葡萄牙人依靠它们得以控制伸展在半个地球上的航路,保证了葡萄牙商船畅通无阻地往来于欧亚之间,而且在航路上每隔一定距离都有一个停泊处,以补充食物和修整船只。葡萄牙就这样成为垄断欧亚之间及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之间贸易的霸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怍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葡萄牙帝国对外贸易之路与汉代丝路的不同点及其成因。
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
A. 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 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C. 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D. 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
学者罗荣渠说,美国人在其开拓阶段一直秉持“走向文明必须改变周围蛮荒的环境”的思想,所以在工业化一开始的政策制定上就埋下了资源粗放式开发的种子。据此可知,美国
A. 近代化一定程度制约了科技创新
B. 利益至上占据政府执政的主导地位
C. 工业革命的开展孕育粗放式经营
D. 工业化进程伴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学者陈锐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忽视了宗教和道德问题,并带上了贵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特点,之后的社会主义植根于平民阶层,并对启蒙运动和18世纪文化开始进行反动。据此,陈锐的观点表明
A. 对理性主义过度追求致使思想禁锢
B. 抽离信仰和道德的理性缺乏了价值关怀
C. 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排斥宗教信仰
D. 科学社会主义脱胎于启蒙思想中的理性
下面是《十二铜表法》主要内容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内容可知,《十二铜表法》
A. 利于调解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B. 对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抵制
C. 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有力工具
D. 成为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