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两者的分歧在于( )
A. 世界本原之争 B. 道统思想之争 C. 理气关系之争 D. 治学方法之争
“他”肯定理离不开物,认识事物之理就必须“与物接”,所谓的格物穷理也就包含了接触自然界具体事物而认识其规律之义,含有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他”是
A. 朱熹
B. 陆九渊
C. 王阳明
D. 王夫之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A.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B.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C.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能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张望一下。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 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
B. 程朱理学的盛行
C. 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
D. 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