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篇》

材料三: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阅读材料一、二,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3)阅读材料三,从图4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城市:长安;朝代:唐朝。 (2)变化:①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②形成街市。 ③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晓市等。 特点:反映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官府控制的减弱。] (3)新现象: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两项写一项即可,不写“萌芽”两字只能得分一半)。 时间:明朝中叶(明朝中后期);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试题(1)从图片中坊市的分布和宫城的名称可知是唐朝的长安城。 (2)第一小问变化,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在抓住图二中“商业街”“夜市、晓市”的信息,可已看出北宋东京形成街市,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晓市;第二小问特点通过对比唐宋都城的变化,可得出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官府控制的减弱。 (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出现大户张机为生”“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信息来归纳可得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时间是明朝中叶,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三: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方式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境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说明

A. 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 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C. 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 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查看答案

明朝时期,王朝政府充当了棉花棉布消费的大主顾.最初政府通过“实物征调”的方式,促进了棉花在全国的普遍种植.后来,赋税制度发生变化,棉花棉布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涌入市场,江南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A. 棉产品商品化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B. 国家权力使商品经济变相繁荣

C. 棉产品是国家财政赋税主要来源

D. 官商产生并卷入市场中间环节

 

查看答案

汉高祖曾经令贾(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用重税困辱他们。孝惠、高后时,仍不准市井之子仕宦为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

A. 休养生息政策

B. 禁止经商政策

C. 抑制商人政策

D. 盐铁官营政策

 

查看答案

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

A. 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B. 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 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D. 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货的商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