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4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说:“我们研究许多不同的人种,所以能结合成种种相...

1924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说:“我们研究许多不同的人种,所以能结合成种种相同民族的道理,自然不能不归功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这五种力。”据此可知,孙中山

A. 分析了构成民族主义的先决条件

B. 强调了民族认同培养的重要性

C. 意在于弘扬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D. 灌输民族精神以实现民主政治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材料“能结合成种种相同民族的道理”反映了孙中山重视民族认同感的培养,故B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分析构成民族主义的先决条件,而是强调民族认同,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爱国主义精神,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民主政治的特征,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表为江南制造局1873年编印的《西国近世汇编》中经常出现的新鲜词汇,这些词汇

 

A. 可以说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

B. 能够佐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C. 反映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心路历程的变化

D. 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重要史料

 

查看答案

19世纪40﹣60年代,从魏源、徐继畲到洪仁玕、冯桂芬都对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浪漫式的赞美。70﹣90年代,从郑观应、王韬到康有为、梁启超却极力称道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这一认知的变化是基于

A. 中国与英国政治文化传统相近

B. 民众对民主共和制度缺乏了解

C. 美国成为侵华的最主要凶手

D. 君主制度仍然有坚实的基础

 

查看答案

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具体原因,梁启超归之为两条:一是光绪皇帝无权;二是守旧官僚反对。而有学者则认为,光绪帝如果真有权,维新变法会有很大的进展,但也绝不可能成功。学者意在说明戊戌变法

A. 缺乏强有力领导核心力量

B. 面临来自守旧势力的阻扰

C. 不具成功的整体社会环境

D. 是行不通的改良主义运动

 

查看答案

清同治年间,恭亲王奕诉请设同文馆,聘请外国人作为老师,不仅学习外国语言文字,还增设天文、算学等西方自然科学。一时间舆论哗然,以“天朝大国”自诩的王公大臣们,认为奕䜣离经叛道,他们接连上奏弹劾奕䜣.这反映出

A. 开启民智是当时中国首要任务

B. 王公大臣固守以夏变夷的传统

C. 变革制度的洋务运动缺乏支持

D. 西学东渐过程中新旧文化碰撞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爆发之初,林则徐曾向道光帝奏:英夷“妄夸炮利船坚”,“臣等若令师船整队而出,远赴外洋,并力严驱,非不足以操胜算。”这反映了林则徐

A. 主张抵御外敌入侵

B. 学习英国优而用之

C. 对西方认知的贫乏

D. 不畏强暴的必胜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