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因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因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或好或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摘编自《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

结合材料与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偶然性与必然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示例一】 论题: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既有偶然性更具必然性。 阐述: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看似受到砸在牛顿头上苹果引发的思考而发现,具有偶然性。但是,这一伟大的科学成就的提出是有其必然性的。17世纪末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科学技术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文主义的盛行,理性化、科学化思维方法的构建又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条件。再加上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些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经典力学体系使科学摆脱了天主教神学的束缚,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示例二】 论题: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既有偶然性更具必然性。 阐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线,但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是近代中国各种因素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初期,由于北洋军阀的卖国、独裁,政治黑暗,民族危机加剧,中华民国有名无实,国民民主意识淡薄。同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求真正实现民主共和。此外,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又为先进知识分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为了改造国人的意识,1915年,陈独秀等人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兴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解析】 论题,结合材料“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结合所学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即可围绕“偶然性与必然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例如: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既有偶然性更具必然性。阐述,结合所学知识从苹果引发的思考阐述偶然性;从17世纪末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学基础等方面阐述必然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60年代,人文主义思潮在德国传播,德意志的文艺复兴中心不在宫廷或贵族,而是在一些大学之中,如海德堡大学、爱尔福特大学等。德国的人文主义者包括语言学家、文学家、传教士等。德国文艺复兴的主要兴趣是对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的敏感,重点揭批罗马教廷与天主教会的反动与愚昧。一些作品中强烈反映出反对分裂求统一和摆脱罗马教皇奴役的思想。由于德国各地联系薄弱,政治上分裂割据,各地文艺复兴活动各有特点,南部受意大利影响,中部和西部天主教会势力大,保守气氛浓,北部与尼德兰关系密切,受其影响大。

——摘编自刘明翰《欧洲复兴的’‘以人为本,’与各国特点》

材料二  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思潮相对强大的原因是,王权需要它为自己提供理论依据。16世纪法国国王专制制度开始发展,与专利权的斗争是王权成长的一个基本条件,所以王权很难从传统的天主教神权中寻找自己的理论依据,世俗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正适应了这种需要。

——摘编自王加丰《法国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文艺复兴运动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德国文艺复兴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德文艺复兴发展水平的差异对两国政治、思想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的发展、铁路、电报、电话、报纸、杂志等促进信息传播的条件成熟,新文化运动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同时清末废科举、办新学,国内已经有大批新式学校和青年学生群体。正因为他们的存在和热烈的响应,才使得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呐喊与呼声有了相当的群众基础,并得以形成持续的声势与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杨奎松《“五四”有多重要?》

材料二  转型中的近代中国在政治、思想、文化上为语言变革提供了客观条件。文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的障碍,知识分子试图通过革新语言文化,借鉴西方的现代元素,构建新文化的模式,以此来改造国民。

——摘编自梁志明《试论近代白话文运动兴起的原因》

材料三  林纾认为文言与白话属于同一个语言系统,学好文言有利于把握白话。而且,文言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废除文言会对历史的承续、传统文化的继承产生不利影响。文言和白话不是“存其一,必废其一“的关系。

——摘编自赵炎秋《近百年文白之争及其反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白话文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林纾、胡适在对待语言变革方面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白话文运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放宽历史的视野,并不难理解,汉朝的经学弊端丛生,经生沉迷于繁琐的专注,只知墨守家法,拘泥、僵化、教条。不满于这种状况的士人,跳出原有的圈子,用道家的思想论释儒家经典,形成耳目一新的魏晋玄学。何晏、王弼以老庄学说解释《易经》《论语》,秘康“不涉经学,以读老庄,重增其放”,敢于“非汤武而薄周礼”,指斥“六经未必是太阳”。这样的魏晋风度,缔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绚烂多彩的一页。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  钱穆从经学史的角度对明代学术思想作出批评,认为明代学者在经学方面较为欠缺,“例如宋朝人不是不讲经学,元朝人也不是不讲经学,可是他们讲的经学是儒学中的经学。而明朝人则是不讲经学的……明朝人等于可以不读书的。讲《四书》比较省力,只要肯用心,一年工夫《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都可以读完,读《五经》就困难了。明朝人只读《四书》,《五经》不读了。”他又从明代经学讲到明代学术风气,说“我们要知道理学家也要讲经学的;专讲理学不讲经学,只有明朝。所以顾亭林要讲‘经学即理学也,古今安得别有所谓理学者?’这话讲的是明朝人不讲经学,他们的理学也不是真理学,等于是不读书的学问。”

——摘编自张笑龙《钱穆对明清学术思想史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魏晋玄学的特点及“魏晋风度”的表现。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明两朝儒学存在的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儒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守财奴》:“他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该故事

A. 采用夸张等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

B. 宣扬宗教是拯救人们灵魂的观点

C. 反映基督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

D.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对金钱的崇拜

 

查看答案

《水调歌头・天问》:能聚是为质,质散乃为能。……未始作何状,搔首问苍天。恒沙劫,千百万,计光年。宇宙波兴沤灭,逞问凡桑田。宏观微观等量,凭我智珠在握,法界任控元。一念摄万有,弹指现华严。该词描述的是

A. 墨子

B. 屈原

C. 普朗克

D. 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