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蒋介石密令各战区“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该密令发出的背景是
A. 抗日战争进入决胜阶段 B. 蒋介石正积极筹备内战
C. 国共已经达成和平协定 D. 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
表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此表主要反映的是
战争爆发时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
中国 | 太平洋 | 东南亚 | 中国 | 太平洋、 | 中国战场 | 东南亚、 |
战场 | 战场 | 战场 | 战场 | 印度洋战场 | (不含东北) | 太平洋战场 |
35个 | 10个 | 7个 | 37个 | 15个 | 111万 | 不到 |
师团 | 师团 | 师团 | 师团 | 师团 | 多人 | 10.9万人 |
A. 日本在各战场上人员分配不均
B. 日本在二战期间军力严重不足
C. 日本认为东南亚战场并不重要
D. 中国战场牵制日本的主要兵力
1937年8月,中日军队开始在上海市区以北的区域展开硬拼,“双方为争取本会战之胜利,均尽出精锐,倾力以赴……在正面二百余里,纵深三百余公里之地域内,浴血苦战……”。此战,中国军队“倾力以赴”的结果是
A. 破坏了中国民族工商业聚集地
B. 保卫了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
C. 粉碎了日军进剿抗日根据地的阴谋
D.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 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 认识到了国民党势力的强大
C. 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
D. 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图是曾经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行的一首歌曲。它最早流行于
A. 1924~1927年
B. 1927-1937年
C. 1937~1945年
D. 1945-1949年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 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