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时期流行针对法国的爱国歌曲《莱茵河上的警惕》。19世纪末,宣扬全球扩张的《德国至上》成了德国非正式的国歌。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民族主义思潮席卷欧洲各国
B. 欧洲大国间力量对比失衡
C. 法德矛盾成为欧陆主要矛盾
D. 德国挑战美国霸权野心
法国1875年宪法作为根本大法,既没有确定原则的前言,也没有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据此可知,1875年宪法
A. 内容具有明显的矛盾性
B. 无法适应工业经济发展
C. 是各种势力妥协的产物
D. 不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
制宪会议的大多数代表关心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既想建立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权力;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制定1787年宪法主要是为了
A. 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B. 保障人民享有充分的人权
C. 规范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
D. 中央政府内部权力的制衡
2007年1月,民主党占多数的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最低工资法案。参议院许多共和党人以增加给小企业减税为条件,否则他们就不批准该法案,最终双方达成妥协。这表明
A. 两党政治扩大了社会基础
B. 中小资产阶级掌控政权
C. 分权制衡有利于合理决策
D. 代议民主体制弊端凸显
按照罗马法的有关规定,在转移物的所有权的过程中,当事人的意思虽然不可或缺,但当事人的意思只是形式出现的动因,它不能决定和改变形式,更不能决定所有权变动的效力。材料中罗马法的有关规定
A. 忽视了交易双方当事人意志的作用
B. 难以适应罗马商业发展的需要
C. 限制了罗马公民范围的扩大
D. 表明罗马法内容日臻完善、丰富
成书于2世纪的《罗马史》中,作者经常用“罗马人破坏合约”、“元老院撕毁和约”(因此)“遭到可耻的失败”等诸如此类的词语做标题。这反映了作者
A. 改革贵族政治的需要
B. 维护城邦独立的愿望
C. 尊重契约规则的意识
D. 客观记述历史的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