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8月,德国驻华军事顾问法肯豪森拟就《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向蒋介石建议:“中国应将作战部队集中于徐州—郑州—武汉—南昌—南京区间。最初抵抗区务必向北推进……以黄河为最后抵抗线。长江封锁对于中部防御最关重要……四川则为最后防地,应规划兵工业和发展运输。”该建议
A. 反映了蒋介石排斥异己势力的意图
B. 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反共剿共宗旨
C. 准确预判了中国未来国家安全形势
D. 旨在确保蒋介石对经济重心的控制
中国第一套完整、系统的新式教科书是1904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最新教科书》。教科书不仅参考了日本教科书的经验,还聘请参加编写和审订日本教科书的日本人参与编写。该教科书浓厚的“日本元素”表明
A. 中国人期冀国家富强的愿望强烈
B. 外国侵略势力力图控制中国教育
C. 日本在华侵略势力占据优势地位
D.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教育传统相近
1924年1月,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这说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A. 主张实现社会公有制
B. 致力谋求实现社会公平
C. 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同
D.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进行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大陆主要高校迁移路线,据该表可知
学校 | 迁出地 | 迁入地 |
中央大学 | 南京 | 成都-贵阳 |
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 | 北平 | 西安-汉中 |
国立武汉大学 | 武汉 | 乐山 |
浙江大学 | 浙江建德 | 遵义 |
同济大学 | 上海 | 昆明-宜宾 |
A. 抗日救亡运动和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B. 南京政府持续推行教育及人才保护
C. 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因战争而中断
D. 文化教育发展不均衡格局逐步改变
庄子说:“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庄子接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
B. 庄子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
C. 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D. 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生
明朝后期马铃薯传入我国后,迅速跻身宫廷美食行列,只有达官贵族方能享用。到清朝中叶以后,马铃薯成为常见主食,走入寻常百姓家。对这一变化原因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 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B. 人口增长粮食短缺
C. 中外贸易不断扩大
D. 崇尚西方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