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事件向超级大国提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一个国家如何去使另一个国家相信,它在推行它的计划的时候不会走得太远;它的敌手如何才能确信,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对方的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一种吓唬人的行为?”材料中“事件”
A. 造成德国分裂
B. 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C. 引发朝鲜战争
D. 反映两大阵营对峙
有研究显示,1990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资金是310亿美元,1993年增至800亿美元。其中约有66%流到亚洲和中南美洲的新兴经济体,流到撤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却极少,这些国家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上述材料表明
A. 新兴经济体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
B. 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 不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利益失衡
D. 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
A. 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
B. 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C. 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1948年1月8日,美联社报道:“美国政府现在更赞成恢复日本为亚洲最强的工业国,……不仅为防苏所必需,且可充作亚洲的工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日本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B. 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形成
C. 马歇尔计划助推日本复兴
D. 揭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意图
1933年7月,罗斯福提出订立“一揽子规约”的想法,规定如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观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据此可知,罗斯福提出“一揽子规约”
A. 意在维护工人阶级权益
B. 解决了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C. 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
D. 使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罗马人看来,指定继承人是一件类似于立法性质的重大事件,因此必须经民众大会举行特别仪式。只有在大会上成立的遗嘱,才为市民法承认。由此可知,古罗马的市民法
A. 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 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注重司法程序的完整性
D. 立法来源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