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在《论学生事件》一文中对于青年学生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私宅、痛打驻日公使章宗祥的公开质疑:“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纵是国民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下列与作者观点一致的是
A. 反对五四运动
B. 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之内从事爱国活动
C. 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之外从事国民运动
D. 维护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1895~1906十年间,中国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人数上,近代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 明治维新的成功
B. 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
C. 清末新政的推动
D. 国民政府的鼓励
据史载,戊戌变法后慈禧欲以光绪病重为由将其废黜,各国公使便推荐一法国名医进宫诊治,认为并无大碍,慈禧只得暂时作罢。这反映出当时
A. 清廷决策受到列强态度影响
B. 西方列强全力支持戊戌变法
C. 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
D. 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耆英对某条约的说明:“其英国及属国逃民逃兵若潜进内地中国,也一律送交英国近地理事官领回”。据材料,英国通过该条约在中国取得
A. 片面最惠国待遇
B. 驻军权
C. 领事裁判权
D. 外交豁免权
有史学家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该“战争”指的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菁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材料说明科举制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有利于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
C. 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
D. 提高了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