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 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鸦片战争时一些广州百姓给英军带路,甲午战后“公车上书”参与的的只是士大夫阶层;五四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而至抗战时期,抗战救国的理念深入全民人心。这种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
A. 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
B.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同步发展
C. 民族觉醒与国家认同不断深入
D. 民众理念与官方思想渐趋一致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忽视了
A. 革命领导权问题
B. 农民阶级问题
C. 群众路线问题
D. 革命武装问题
1848年,世界上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A. 《人权宣言》的颁布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巴黎公社的建立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1970—1972年,中国出现了同世界各国建交的热潮,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三年内翻了一番。导致这股建交热潮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A.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 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
C. 中美关系解冻
D. 中日建交
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