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古代典籍记录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一些统治者的做法。据此可知 A. 少数民族文...

下表是古代典籍记录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一些统治者的做法。据此可知

A. 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地区形成强烈冲击

B. 道教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C. 儒学在中原地区仍居有传统的统治地位

D. 中原地区普遍盛行无为而治的理念

 

C 【解析】“金德、水德”等字眼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即儒学在中原地区是仍然占有统治地位的,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汉族文化对中原地区形成强烈冲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原地区并未普遍盛行无为而治的理念,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以上可以看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主要特点是

A. 将天主教教义和中国儒家经典融合起来

B. 背离了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C. 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传教的敲门砖

D. 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

 

查看答案

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 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 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C. 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 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代的理财名臣桑弘羊主张“开本末之途”,“农商工师,各得所欲……工不出,则农用乖;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据此可知他主张

A. 国家发展经济应本末并重

B. 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

C. 提高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

D. 以商业方式经营农业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A. 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 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

C. 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 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

 

查看答案

公元前344年,齐魏“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相王”。这反映出当时

A. 周王室的统治区域在不断地扩大

B. 宗法分封的秩序日益强化

C. 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

D. 诸侯国间的冲突逐渐加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