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基础上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说明
A.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B.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
1924年7月,北京学生联合会等50余个团体联合组成反帝国主义运动大同盟,提出“扑灭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废除压迫中国弱小民族所定一切不平等条约”;9月3日至9日,上海废约运动大联盟更是掀起全国性的群众反帝国主义运动。这反映了
A. 南京国民政府擅长动员群众
B. 中华民族已有近代意义的觉醒
C. 北伐战争推动反帝爱国运动
D. 一战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骤降
如表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主要党派简况。这表明
党派 | 时间 | 创建人 | 概况 |
中华民国联合会 | 1912.1 | 章炳麟、程德全等 | 扶助共和政府,最先瓦解同盟会 |
民社 | 1912.1 | 孙武、黎元洪等 | 反对南京临时政府,拥护袁世凯政权,“反孙倒黄”“捧黎拥袁” |
统一共和党 | 1912.4 | 陈其美、张謇等 | 谋求“江浙集团”领导南京临时政府 |
A. 党派政治立场完全一致
B. 革命党放弃了反满情绪
C. 革命阵营内部陷于分裂
D. 民国时期政治环境宽松
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到1901年,全国20余所新式教育机构的分布为:广州5所,天津4所,上海3所,福州、南京、北京、武昌、台北各2所,珲春、烟台、旅顺、乌鲁木齐各1所。影响新式教育机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近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B. 洋务运动人才需求突出
C. 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进行文化侵略
明朝规定入内阁大学士者既有“格心之学”,又有“济世之才”,通过经筵日讲“格君心之非”,引导皇帝的行为合乎“正道”。据此可知,明代内阁
A. 有助于规范君主执政
B. 确保了中央的决策正确
C. 受到了陆王心学操控
D. 地位高于其他中央机构
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
B. 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
C. 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
D. 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