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货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

货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纸币能够流通的条件。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1)条件:北宋商业的发展;纸币发行者储备足够的金属货币和实物,以保证纸币的信用。 (2)流向1: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 原因: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流向2: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 原因:中国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丝、茶、瓷器等商品对外国有吸引力,使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 (3)认识: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它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潮流,积极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解析】 (1)关于宋朝纸币能够流通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北宋商业的发展;结合材料“故钞之在手,与现钱无异”得出纸币发行者储备足够的金属货币和实物,以保证纸币的信用。 (2)结合示意图可知,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要结合“1400年到1800年间”得出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结合示意图可知,流入欧洲的白银部分流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原因是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中,中国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 (3)关于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要揭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积极和消极影响,而且要指出基本对策。结合所学,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我们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3-1933年美国实行了保护贸易政策,这一时期是美国经济赶超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时期。就整体关税来说,1789-1816年实行的是财政关税,1816-1863年是保护关税。在此期间美国先后制定了一些重要关税政策。受欧洲贸易自由化影响,1848-1860年,美国进口税率从60%下降到了20%一30%,结果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861年,通过新关税方案,将进口关税提高到了47%,1890年,选一步提高到了49%,即使到了1913年,美国进口品的平均关税仍旧高达32%。1930年,美国进口关税提高到了53%。在较高关税保护下,美国对外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摘编自田索华《对外贸易保护与美国经济崛起:1783-1933》

材料二  受西方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郑观应力倡保护关税。郑观应认为,清政府实行的进口税畸轻、出口税畸重的关税政策,实为“困商之虐政”。为“决胜于商战”,建议师法“泰西税法”,“用官权以助商力所不逮”,“重订税则,厘正捐章”。他建议对于出口货物,“税宜从轻”,“以广去路”;对于进口货物,“一律加征”以“重税以遏来源”,尤其是对那些“非日用所必需”之物,“虽加数倍亦不为过”。

——摘编自彭立峰《晚清海关关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贸易保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郑观应有关保护关税的主张,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背景。

 

 

查看答案

有人说,觉得名画丑和会不会欣赏没有关系,却和有没有文化又关系。下列从文化的角度对两幅名画理解正确的是

      《蒙娜丽莎》      《哭泣的女人》(毕加索)

①《蒙娜丽莎》所画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女性,属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②达芬奇在画作中渗透了人文主义思想

③《哭泣的女人》强调光与色的运用,属印象画派

④毕加索的画作反映了现代人的空虚、恐惧和精神分裂等意识倾向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 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美德即知识

D. 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查看答案

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罗斯福实施“新政”,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所有这些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互相学习借鉴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伟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原则无处不在

 

查看答案

美国一位作家两次访问苏联,第一次给其印象是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苏联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年第二次访苏,该作家却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导致该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 苏联已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

B. 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复苏无望

D. 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