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
A. 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 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C.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D.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A. 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
B. 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
C. 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D. 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材料:1924年,31岁风华正茂的梁漱溟辞去北大的教职,到山东曹州办学;后又到山东邹平,推动乡村建设运动,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建立乡村建设实验区与县政建设实验区,设立村学、乡学,实施广义的教育工程,如推行农业改良、建立乡建金融、整顿风俗等。他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精神发展之路,首先要“走出乡村”,这样才能“与西洋文明接气”,并产生改造与建设乡村的要求;然后,又要“回到乡村”“建设新社会”同时也找到自我生命的归宿。他说中国文化的根,就有形的来说,就是“乡村”;就无形的来说,就是“中国人讲的老道理”,即一曰“伦理本位”二曰“教化,礼俗,自力”,三曰“人生向上之义”,四曰“崇尚贤者”。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选择:以乡村为根,以老道理为根,另开创出一个新文化。“开出新道路,救活老民族”,这便是“乡村建设”。
——据钱理群《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提出的背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8月一战爆发,一战是帝国主义两大阵营之间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北洋政府从战事一开始,就表现出参战的积极性和热情,协约国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一度阻止中国派兵出战。政治精英梁士诒、顾维钧等人力主政府出兵参战,强调参战可以使英法等西方列强重视中国的存在,真正促使中国加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
1916年夏,随着欧洲战事的升级,特别是交战双方期待毕其功于一役的索姆河战役的打响,英法政府开始转变态度,希望中国政府给予帮助。但由于老牌殖民帝国的心态作祟,他们要求中国采取变通之道,派遣大批劳工赴欧洲协助协约国,主要从事战勤及后方保障工作。战争期间,英法大约在华招募了15万劳工,俄罗斯也在华北招募了五万人。赴欧洲西线的华工,近10万人被分配到英国,四万人被分配到法国,还有一万人被派给后来参战的美军。许多华工为英国航空兵服务,还有的在军火库工作,一战期间的坦克是尖端武器。一开始英国国防部不允许外国人接近英国军队的坦克。结果后来发现,华工修理坦克比英国工人还要快,所以有三个华工团专门为英军修理坦克。当获悉列强达成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后,华工派代表致书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并置一手枪于内,宣示“苟签字承诺日本之要求,请即以此枪自裁,否则吾辈必置尔于死地”。多数华工在战火中幸存下来,在战后于1919年秋相继被遣返回国。
——徐国琦《大战争与大觉悟——中国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以工代兵”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以工代兵”参战的意义。
材料:改革初期围绕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突出矛盾,一方面国家财政和企业包视职工医疗费用,在对供需双方均缺乏费用共付机制的条件下,医疗费用快速升,国家和企业负担沉重;另一方面,改革要求企业自主经管、自负盈亏砸碎“铁饭碗”企业包搅的福利制度成为改革的羁绊,严重的矛盾纠葛使职工医疗保障制度难以为继。
1985年,在国家制定的《关于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提纲(初稿)》中,明确了医疗改革的重点是研究解决职工个人负担一部分医疗费和医疗费的社会统筹两个问题。1989年以后,全国各地逐步实行医疗费用与个人利益挂钩。
1990年确定劳保医疗改革的方向是: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对劳动者加以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千问题的决定》,指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据姚力《新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城镇职工医保制度改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