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检索,“绵”字在汉代以来的典籍中是常见字,意为丝绵。南宋始见“棉”字,与“绵”混用,明清时期“棉”取代“绵”成为广泛认同的流通用词。据此可知
A. 汉字简化是必然的趋势
B. 丝织业地位在不断下降
C. 民众衣被原料发生改变
D.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认同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农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酿造加工、农具修造等。这表明
A. 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B. 田庄商品经济发达
C. 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D. 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 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C.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我国古代某瓷器“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晩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后周世宗也曾赋诗赞美其“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他们赞美的是
A. 商朝瓷器
B. 定窑白瓷
C. 越窑青瓷
D. 明清珐琅彩
《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中记载:(宋朝铸钱)有模沙、冶金等八作(车间),负责采矿、冶铜等;另专设刀错、水蓋等两个相对独立的、专责铸钱的离局。工匠相互谈论事业,相互展示成果,相互交流技能,相互提高知识水平。这说明宋朝时期
A. 民间手工业的规模较庞大
B. 工匠之间技术交流保守封闭
C. 官营手工业没有严格的管理
D. 官营手工业的技术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