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当年的开封城,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举目望去,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綉户珠簾”,管弦之音与歌唱之声交响于酒店茶楼。四面八方的使者前来朝贡,世界各国商人互通有无。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 对外交往的空前兴盛
B. 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C. 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D. 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
(题文)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时间 | 松江市镇数量 |
1550年以前 | 59 |
1551-1722年 | 113 |
1723-1861年 | 167 |
1862-1911年 | 369 |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新兴的丝织工场主。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A. 家庭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时期松江棉布、杭州丝绸并称“衣被天下”,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 手工业开始出现专业化
B. 全国市场体系日益发展
C. 纺织业制瓷业实行专卖
D. 明清海禁政策名存实亡
据检索,“绵”字在汉代以来的典籍中是常见字,意为丝绵。南宋始见“棉”字,与“绵”混用,明清时期“棉”取代“绵”成为广泛认同的流通用词。据此可知
A. 汉字简化是必然的趋势
B. 丝织业地位在不断下降
C. 民众衣被原料发生改变
D.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