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35年,钱学森远赴关国求学,准备离开...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35年,钱学森远赴关国求学,准备离开祖国之前,他表露过自己的心声:“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习科学技术是舫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服务!"1949年,钱学森听闻中国解放消息后,先后辞去关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职务,积极为回国做好准备。但关国当局以钱学森贾以中国人身份参与过美国一系列核心军事计划。离去“不利于关国的最高利益”,将其软禁在关国五年之久。1955年,在中国政府与关国的多次谈刊后,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回到祖国。回国后.自1958年4月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等。他还积极投身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并提出发展科技必须重视教育,培养熟悉科学技术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工、文、艺结合的现代人才。钱学森以自己的亲身实践给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穆森《钱学森爱国主义枯神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学森能够回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学森对新中网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1)原因:新中国对钱学森的感召力;钱学森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热情;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政府对知识分子的重视。 (2)贡献:推动了新中国航天、原子能开发和利用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国防事业的现代化,有助于提升国际地位;其科学思想体系奠定了后世科学研究的基础;其教育主张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启发;其个人的科学品质和爱国情怀成为人们的榜样。 【解析】 第(1)问,“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信息“1949年,钱学森听闻中国解放消息后,先后辞去关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职务,积极为回国做好准备……1955年,在中国政府与关国的多次谈刊后,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回到祖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对钱学森的感召力、钱学森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等角度分析。 第(2)问,“贡献”,根据材料信息“自1958年4月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他还积极投身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并提出发展科技必须重视教育,培养熟悉科学技术体系.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工、文、艺结合的现代人才。钱学森以自己的亲身实践给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了新中国航天、原子能开发和利用、促进国防事业的现代化、奠定后世科学研究的基础、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以及人们学习的榜样等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8月,《苏德互不怪犯条约》签仃。在此之前,蒋介石认为“日苏必战”,误判了苏联的缔约动机。蒋介石最忧虑的是,日本既利用欧洲的混乱要抉列国对其退让,实际上又不介入欧局,而集中全力压迫中国。反之.他最期待的是,日本在侵华战争尚未结束之际,就同时介入欧局,或北进攻苏,或南进掠取欧关的亚洲从民地。因此,蒋介石积极推动苏联与英法速仃军事同盟,即间接促使日本决意和德意结盟,从而使苏联与日本都不能时欧战旁观坐大,苏日战事或不能免。1939年5月,蒋介石在分析国际局势时指出.“只要美国时远东方针不变,九国会约存在,则中国之地位当然有利。”

——摘编自鹿锡俊《蒋介石对<苏德互不浸犯条约>的反应》

(1)根据材料,指出蒋介石对《苏德互不浸犯条约》签订前国际形势的认识及对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对远东局势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其考课制度日臻完善,在中国古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大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除了郎中以外,考功司员外郎、主事、令史、书令史、掌固等4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唐代对流内官员和流外吏员按照不同标准实行分类考课。其中针对流内官员的考课标准可以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政府着眼于官德品行,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则是根据官员职位职能特点的不同而提出的二十七条相对具体的要求。各地各部门先行考课并将考课结果编制成册形成“考簿”,然后逐级检勘、汇总、上报,最后上报至尚书省考功司以待会考。最后由皇帝确认后生效,作为官吏俸禄增减、品阶升降甚至职务变动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殷文明《唐代官吏考核与监察制度的互洽逆转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考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考课制度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下表是其中三个情节。

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内容梗概中提取两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事件)并进行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一时期美国也提出了建设纵贯全国连接各州的州际国防公路战略构想。1956年国会通过的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公布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工程——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同时出台法案建立了“公路信托基金”,接受专用于公路目的的税收。此条款打破了美国国会不将税收专门用于指定目的的惯例。艾森豪威尔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对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认为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该法案。此后经40余年不懈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这个世界强国的经济繁荣和国民的荣耀。

——摘编自刘瑞波、赵宁《欧美国家高速公路融资模式及其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公里。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缓解制约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

 

 

查看答案

二战后,发达国家全球性资本过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压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这反映了

A. 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

B. 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

C.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D. 发展中国家未实现民族独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