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汉代政治家提出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体现出的共同的治国策略是( )
时期 | 政治家 | 主张 |
汉文帝时期 | 贾谊 |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令海内之执,如身之使臂,臂之所指,莫不制人 |
汉景帝时期 | 晁错 | 昔高帝初定天下……大封同姓……分天下半……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
汉武帝时期 | 主父偃 |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于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
A. 无为而治 B. 强干弱枝
C. 郡国并重 D. 重视儒术
《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A.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
B. 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
C. 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
D. 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反思与总结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对于发展好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之间的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进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也是帝国主义发动的不义战争中的觉醒者和奋起反抗者。正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国际格局动荡和殖民体系瓦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摆脱外侮、结束内乱的重要机会。
——摘自傅莹《不能忘却的记忆——百年内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也是帝国主义发动不义战争中的觉醒反抗者。试结合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的有关史实论证上述观点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从许多方面看来,英美的密切和有效的合作是这次战争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最为显著的成就。这在1936年美国国会制订一项使这个国家不参加任何未来的欧洲战争的《中立法》时,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但到了1941年,这成了一个日益真实的情况,而到了1942年,则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了。英美两国间文化和制度的基本相同为英美战时的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有力地推动这两国结合在一起,而且通过建立起真正共同的利害关系,还提供了一个文化方面的近似能够产生效果的背景。……1917年以及1941年,英国和它的盟国可能无法阻止一个胜利的德国主宰欧洲(也许从主宰欧洲走向主宰全世界)的这一前景,导致美国加入英国一边共同作战。冠冕堂皇的原则无疑起了一些作用,使美国人两次都相信介入欧洲战争是必要的,但是担心出现一个新兴的、残忍的统治世界的德国主子,肯定是一个更为有力的动机,特别是在1941年。紧接着珍珠港事件后的几星期内,孤立主义的发言人都渴望忘却和原谅过去的事情,从1940年初夏以来,当英国一连几个月显得真有被打败的可能时,美国政府已经逐渐同英国结成一种日益亲密的伙伴关系了。在军事方面,1941年1月29日至3月27日,在华盛顿召开了正式的参谋会议。从这次会议上,出现了一个一般简称ABC-1的联合战略计划,“如果美国被迫作战”,这个计划就将付诸实施。
——威廉·哈代·麦克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1)根据材料,概括英美走向联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走向联合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表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 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不加以制裁。 |
1935—1936年 | 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尔比亚。 |
1936年3月 | 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
1936—1939年 | 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和“中立”政策。 |
1937年7月 | 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
1938年3月 | 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 |
1938年9月 | 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的苏台德割让给德国。 |
(1)根据材料,概括“绥靖政策”的基本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绥靖政策”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选自美国作家亨利·莫利斯的《殖民史》中的殖民地面积表。(单位: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工业产量排位与殖民地面积排位比较表。(见下表)
材料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示意图。(单位:年)(见下图)
材料四 1915年5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双方示意图。(见下图)
(1)材料一的表格从纵向和横向看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联系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3)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意大利的立场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