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 迅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
《全球通史》中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 工业革命的需求
C. 中西交流的加强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起,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擦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 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C. 新旧风俗杂陈 D. 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方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的含义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瓦解着自然经济,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史记》记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符合这种记载的是
A. “苏湖熟,天下足。”
B. “估客乐哉真复乐,大舶飞山走城郭。”
C.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 “乡农卖丝争赴市,客船大贾来行商。”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劳动力成为商品
⑤晋商、徽商等商帮形成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