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后,在农业生产明显落后,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需的高额资本投入严重不足...

新中国成立后,在农业生产明显落后,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需的高额资本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逐步推行计划经济,启动工业化建设。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实行计划经济是基于现实需要

B. 工业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 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

D. 国家战略左右社会经济的发展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化水平严重低下,同时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封锁,急需发展重工业以加强国防,巩固新生政权,提高工业化水平,故推行一五计划,启动工业化建设,这是新中国国情和现实的需要,故A正确;当时工业化建设是服务于国情的需要,不是服务于农业生产,故B错误;1958年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故C错误;“国家战略”说法过于抽象,没有突出计划经济和工业化建设的主旨,而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不断推动阳历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甚至将阳历定为“国历”。1930年,政府编印《什么叫做国历》的宣传大纲,列出15条“实行国历宣传标语”。这反映了

A.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B. 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C. 政府主导大众传媒演变

D. 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大势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原有的外交决策机构和决策方式受到冲击,在延续传统决策方式和决策信息来源的基础上,地方督抚也参与外交决策。这表明清朝

A. 完成近代外交体制的构建

B. 外交机构逐渐半殖民地化

C. 中央集权决策呈下移趋势

D. 地方获得外交决策自主权

 

查看答案

1845年福州将军敬穆奏报:“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者,十室而九。”1852年香港总督府秘书密切尔写到:“十分之九的中国人都穿着这种自织的土布……完全是农家生产的。”这反映了

A. 历史事实因史料杂乱而变得模糊不清

B. 科学运用史料才能逐渐接近历史事实

C. 原始史料能够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 综合两种原始史料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这反映出当时

A. 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

B. 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

C. 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

D. 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

 

查看答案

唐代均田制基本沿袭隋代,但唐代进一步缩短百姓成丁入老的年龄,把三分之一的男子排除在足额授田的范围之外,同时增加对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某些非农业人口授田的内容。这反映了唐代均田制

A.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行为

B. 促进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C. 有利于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 维护了官僚集团的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