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
A. 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
B. 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
C. 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D. 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
A. 工官制实现了标准化器物生产
B. 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
C. 宗法制注重同族文化的延承性
D. 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考古发现,商代墓葬中殉葬人数动辄数十人甚至数百人,而西周时期用奴隶殉葬、祭祀等现象比较少见,而且此现象主要集中在西周早期,中期以后基本未出现。这表明西周
A. 形成了重视民力的思想 B. 各级大宗享有祭祀特权
C. 开发私田需要大量奴隶 D. 儒学提倡尊重人的价值
西周宗法制具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天”应该是
A. 皇权至上的天子
B. 决定身份的天命
C. 儒家强调的天理
D. 道家倡导的天道
2017年5月,春秋末年兵家孙子的祭祀大典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300多名孙子后裔按照中华传统礼仪和古代圣人祭拜的最高规格,施礼祭拜。这种祭祖活动主要反映出中国
A. 公民素养的开放性
B. 家国利益的冲突性
C. 宗法传统的延续性
D. 儒家文化的保守性
“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
A. 王权与神权相分离
B. 德治思想逐步形成
C. 天子权力有所下降
D. 对天的认识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