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产私分,在互助组时期便已存在,但还仅仅是个别现象。1959年之后,农民的瞒产私分渐成扩大之势,变得越来越严重口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农民生存
B. 反“右”斗争扩大影响政局稳定
C. 农民集体主义意识较为淡薄
D. 生产组织形式调整漠视农民利益
1940年8月23日《新华日报》(华北饭)以专版刊登了“华北交通总攻击战”第一号“捷报”。此“捷报”反映了
A. 平型关大捷振奋了人心
B. 敌后战场开始展开反攻
C. 新四军重创了侵华日军
D. 百团大战初步取得胜利
1915年,陈独秀认为我有手足,自谋温饱……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非然者,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这说明陈独秀
A. 摒弃儒家道德
B. 提倡科学精神
C. 反对尊孔复古
D. 崇尚个性自主
鸦片战争前,贵州遵义民众大多从湖南常德买来棉花织成土布、小布贫布、扣布。到光绪初年,“邑人趋奢廊,渐习成风,而土布、小布、觜布,扣布遂不见于市矣,而民众多用洋布”这一现象表明该地
A.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B. 杜会风尚发生根本变化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D. 传统手工业技术被淘汰
明代首辅权重,面司札监的权力又在内阁之上,明武宗时期,刘瑾擅权,批答奏折多由宦官参与,内阁淡出,刘瑾以后,司礼监遂专掌机密,这表明明代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宦官拿握决策权力
C. 权力制衡机制已被打破
D. 君主专制受到抑制
冯友兰先生说:“王阳明讲'知行合一’,并不是一般的讲认知和行为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他所讲的知行合一其实就是致良知’”由此可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
A. 强调向外求真知
B. 重视道德的实践
C. 肯定求知的意义
D. 主张先知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