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的丞相田蚡专横专断,“荐人或起家至两千石,权移主上”,以至武帝曾质问他:“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以上材料表明
A. 汉武帝要罢免丞相田蚡
B. 丞相田蚡权倾朝野
C. 君相在权力分配上有矛盾
D. 相权超过了皇权
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
A. 王室与政府已完全分开
B. 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
C. 三公九卿均是国家政务官
D. 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在描述奴隶社会时说:“各种故事讲到,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未获邀请而坐上他的桌子;上门邀请他分享晚餐,却发现他在外射鸟。”此材料表明
A. 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B. 君主和臣民民主协商国事
C. 君主专制下的腐败现象
D. 君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材料 公元八世纪中期,陆羽著《茶经》别从茶之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等十章,详备茶事,为茶之生长、采摘、制作、煎煮、品饮等各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规范。然而陆羽的创举不仅仅在于相对完整的茶事标准,更在于陆羽之“茶”区别于此前作为药物、食物、饮品的“茶”,因为陆羽注意到并且尝试挖掘了“茶”于人的口舌之外,带给人的更深刻、长久的感受、影响。陆羽在《茶经》中对于“茶”的解读,实际上成为他对于茶之道、人之道的一种思考。在《茶经》中,陆羽提出了这样的说法:“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句话成为我国古代茶文化以及茶德思想的开端,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茶文化实现了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深入。陆羽以后的茶书以及与陆羽研究相关的资料中,有得陆羽“山林之乐”者,有从茶中“精行修德”者,亦有以“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言“茶道尽矣”者。
——摘编自赵子涵《试论“陆羽之茶”与道》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陆羽著《茶经》的突出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陆羽著《茶经》的影响。
材料一 1921年6月初,《远东评论》主编密勒致函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哈定,指出英日冋盟“无疑已经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在华利益”。1921年8月,经英、美共同发起,并由美国出面召集有英、美、法、意、日、中等国参加的华盛顿会议正式召开。邀请中国参加的消息传来后,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民众运动的广泛兴起。
——据来新夏《华盛顿会议与中国民众运动》等整理
材料二 一般美国公众也认为,共和党人出身的哈定总统“有义务帮助中国”,因为他“主要是靠山东问题而当选总統的”。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因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題的交涉失败而引发,美囯总统哈定召集的华盛顿会议给渴望收囯山东主权的中国人带来了希望。诚如英国驻华公使艾斯敦所观察的那样,“至少对中国激进的民族主义人士而言,他们希望美国对日开战”,从而恢复中国的主权。
——摘编自马建标《民族主义旗号下的多方政争:华盛顿会议期间的国民外交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美共同发起华盛顿会议的初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产生的影响。
材料 按《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的解释:“火耗,明清附加税之一,原为铸造钱币时,金属经火熔炼所出之损耗。”火耗银,由纳税人承担。而州县官征收钱粮加耗抵补实际损耗的余额即“耗羡”。顺治元年七月八日,摄政王多尔衮就曾在谕令中发出“如有官吏朦胧混征暗派者,察实纠参,必杀无赦”的警告。康熙帝在晚年就曾对臣下陈瑸说:“加耗原是不好,若禁绝了,恐州县官又别生弊端取钱,重戥私派必不能免。”又认为“居官但在地方安静,即于火耗些微取之,有何不可”。
雍正二年,诺珉被任命为山西巡抚,其到任后,积极清查亏空,题参追赔,对耗羡归公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规划,其要点包括:“(1)减火耗、定火耗率,将火耗公提司库;(2)用火耗银弥补无着亏空;(3)筹措公费;(4)增设官员养廉。”诺珉此折一到中央,雍正帝极为赞许,认为”耗美归公”一法是一项综合性的地方财政改革,对于改变当时所面临的财政经济问题不失为一剂良方。
——摘编自王晓萍《浅析耗羡归公与清朝财政制度的关系》
(1)根据材料,概括清初统治者对“耗羡”征收态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耗羡归公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