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 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B. 宗法关系成为维系皇权的纽带
C. 分封的主体是功臣和先代贵族
D. 血缘分封推动了中央集权形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提出:近代中国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二 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
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我们希望,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它所期望的进步的稳定的政府。
——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军起事”的具体事件和时间(具体到日)。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争论的焦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泰晤士报》对清帝退位的评价。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有效地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秦始皇开始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到北宋已很健全完备。这个制度,使北宋最后摆脱五代十国纷乱局面,没有成为“第六代”,并出现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稳定局面,使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国中古时期有名的三大发明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这个历史功绩,历来为我国史家所公认。
——鲁尧贤《北宋的兴衰与北宋中央集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是如何摆脱五代十国纷乱局面的。
材料二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元朝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的措施。
(3)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呈现怎样的特点?
毛泽东在一首诗中说:“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下列对此诗理解正确的是
A. 此诗描绘的情景发生在国民大革命时期
B. 此诗反映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C. 此诗反映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共商建国大计
D. 此诗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野蛮侵略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以上内容选自1938年8月召开中共洛川会议《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批评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B. 指出了抗战的正确途径
C. 中共正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中共主张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