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读下表,据表内容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贸易财源赖布商,铺街老圃业成行。朱家茶食陈家酒,沈氏花行韩氏粮” | 嘉庆《马陆里志》卷七 |
此两姓“以猗顿之术起家为一镇领袖一镇化之”“各铺户皆日长炎炎由是房屋陆续增添街衢渐次改观布庄开张典商望风而至百货骈集遂成闹市” | 嘉庆《方泰志》卷一 |
佛山有宗族世以挑泥业为业,景德镇童氏世以举火为业,魏氏世以结窑为业等,均世代相袭不传他人。 | 道光《浮梁县志》卷五 |
A. 官方管理的市镇受到了宗族的影响
B. 宗族组织垄断了整个手工业流程
C. 宗族对市镇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D. 民间基层社会组织是市镇的管理者
宋初,“一批批出身寒微的儒士通过科举的途径进入权力核心阶层,出将入相,为国效命”,“其从政的主体精神是‘进也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风有异于前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 科举制的不断完善
B. 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
C. 理学被统治者推崇
D. 宋代中央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强化
下图为中国古代丝织业分布变迁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秦汉丝织业中心主要分布丝路沿线
B. 唐宋时期丝织业中心遍布黄河流域
C. 元至清时丝织业中心均在长江流域
D. 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影响丝织业分布
历史学家阎步克根据史传统计了西晋时期被察举者的社会出身,在所得131例中,高官贵戚子弟占16.8%;中级官僚子弟占20.6%;下层人士占32.1%,蜀吴亡国以后被察举的士人占30.5%。这表明
A. 察举制度日趋完善
B. 选官逐渐向下层士人倾斜
C. 门阀政治开始兴起
D. 政府注重扩大统治基础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 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B. 宗法关系成为维系皇权的纽带
C. 分封的主体是功臣和先代贵族
D. 血缘分封推动了中央集权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