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10日,北京开放粮油价格第一天,朝阳区西石门粮店的店员登记注销最后一批粮票。当年取消粮票这一举措,大多数人回忆并无太大的感觉。粮票的命运悄然发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我国
A. 市场经济已慢慢渗透到百姓的生活
B. 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成功
C.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得到百姓的肯定
D. 中共十五大的精神指引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一政策出台背景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 改革开放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D. 扩大基层民主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心
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工,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大跃进”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连续三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据此推断这三年是
| 粮食产量 | 棉花产量 | 油料产量 | 糖料产量 |
第一年 | 19505 | 164.0 | 419.6 | 1189.3 |
第二年 | 20000 | 196.9 | 477.0 | 1563.1 |
第三年 | 17000 | 170.9 | 410.4 | 1214.7 |
A. 1949~1951年 B. 1957~1959年
C. 1967~1969年 D. 1978~1980年
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形象,在近代上海家喻户晓。下图说的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橱窗中的商品标价,他非常困惑。造成他困惑的原因是
A.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
B. 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C. 抗日战争爆发,商品奇缺,物价飞涨
D. 进口洋娃娃供不应求,定价昂贵
“光绪二十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
A.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B. 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 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D. 中国准添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