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在3.3%以上,一直困扰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也被化解。这表明
A. 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某些深刻变化 B. 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C. 美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下图是罗斯福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采取的措施之一。下列关于这项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措施叫“蓝鹰运动”
②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
③要遵守公平竞争规则
④产量、价格方面自决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据统计,美国工人罢工总人数在1933年有81万,1934年有135万,1935年达147万人。下列对该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 经济危机是美国社会固有的不治之症
B.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漠视了工人的利益
C. 某种程度上这是工人权益改善的结果
D. 它是《公平劳动标准法》实施的结果
下列表述中,不能反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的是
A. “由于美国紧缩海外购买与投资,1931年欧洲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B. “20年代,美国经济中的盲目生产和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在潜伏发展”
C. “美国农业总产值由1929年的111亿美元降低到1932年的50亿美元”
D. “危机期间,汽车生产下降了74.4%,建筑合同下降了81.5%”
刘芃、朱汉国主编的《历史学习精要》认为:“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殖民扩张掠夺
C. 西方的黑奴贸易
D. 中国的改革开放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其主要内容有( )
①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
②物资和物种交流
③人口迁徒与种族融合
④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