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抑商政策的松动
B. 生产方式的革新
C. 田庄经济的兴起
D. 社会经济的转型
汉初“七国之乱”后景帝对诸侯王国进行了调整,如对参加叛乱的吴楚等七国进行处置,继续大力推行削藩,令“诸侯不得复治国”,废除诸侯王国的经济特权等。这些做法
A. 使王国失去了割据的物质基础
B. 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
C. 使诸侯国与朝廷的矛盾尖锐化
D. 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重建
据考证,商代青铜铭文的内容较简单,一般不含重要意义。到了西周,青铜铭文记载着王室的政治谋划、历代君王事迹、祭典训诰、征伐方国、政治动乱、赏赐册命以及家史、婚媾等等。据此可知,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
A. 推动了文字体系创新
B. 促进了宗法分封制的形成
C. 具有明确的书史性质
D. 使甲骨文失去了存在价值
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说:我是恢复高考以后第一批大学生,这是个人命运的一个重大转变,高考拯救了我们这一批人和我们这一代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没有改变就没有发展。16世纪时,伊比利亚半岛两国,在欧洲海外事业中遥遥领先。葡萄牙的东方贸易带动了欧洲其他国家工业品的生产,而本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却没有提高;西班牙同样漠视欧洲的商业活动,大量精英人才都进入了教会,贵族们不愿意发展商业,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新兴势力的兴起。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的政治经济生活几乎没有任何革新,曾经的大国就这样走向衰落。
依据材料分析葡萄牙和西班牙新航路开辟后衰败的原因,并谈谈对你的启示
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
材料一 从现有文献记载来看,乡作为基层组织至少在西周时期已经存在。乡校,即乡中设立的教习之地,它不仅仅是培养贵族子弟的场所,还是乡人参与讨论时政之地,商鞅变法后秦集小乡邑聚为县,县政权是代表秦王朝执行统治人民全部职能的机构。县以下有乡、里和亭两种不同的政权系统。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是治安组织。
材料二 克里斯提尼成为执政官的那一年,便把所有的居民划为10个部落,以代替原有的4个氏族部落,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他又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使他们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在此之前用的是父名),而以村社名字相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东西方社会基层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各自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颁布了《解放农奴法案》,根据该法案,“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的被取消。”“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村社管理权由村民大会和长老共同行使。为了更好地保持对村社的控制法案又强化了地主对村社的监管作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让俄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与所有的大型社会和政治变革一样,它在唤起人们希望的同时,也埋下了恐惧和怨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唤起人们希望的同时,也埋下了恐惧和怨恨”的含义,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材料四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定》,加快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步伐。1958年,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制度迅速在全国普遍推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0年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那种相对静态稳定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中国农村社会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