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且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苏联工业化的基本方针。为了高速度实现工业化,斯大林提出靠本国节约来发展工业的道路,即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长期的、过大的保留了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1926—1927年度,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过战前水平,斯大林一再要求提高工业增长速度,1933年苏联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苏共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到二战爆发前,苏联成功地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
——摘编自陈国新《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和苏联模式》
材料二 中国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工业化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生的变化。
(2)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材料三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小说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谈谈小说与历史之间的关联。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慨括40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下面是两幅反映中美关系的漫画,图中的山姆大叔即代表美国,龙代表中国。那么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变化
A. 推动了中美两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B. 是由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
C. 受益于日内瓦会议上达成了共识
D. 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此协定达成直接相关的是
A.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国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C.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中国实施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1991年1月,邓小平同志说有一个大失误,就是在搞经济特区时没有把某一城市加上,必须加快这一城市的开发。不久后党中央就做出了相应的重大决策。这个城市应该是
A. 珠海
B. 天津
C. 厦门
D. 上海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据此可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 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
B.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C. 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