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 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
B. 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
D. 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在“吐鲁番地区发现了不少唐代前期的租佃契约,表明立契租佃制当时已经十分流行。宋代租佃关系的第一个特征,是土地出租者与租佃者之间广泛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第二个特征,是在租佃制下,客户已经有了迁移的自由。”这说明唐宋时期
A. 均田制的广泛实行 B. 庄园经济的发展
C. 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 D. 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通典·食货二》规定,凡18岁以上男子受永业田20亩;凡有爵级、官品、勋级者,可依爵级、官品请受永业田5顷至100顷。据此可知,唐代均田制下
A. 小农经济日益壮大
B. 官僚阶层的贪婪恶化了土地兼并
C. 土地国有化程度提高
D. 特权阶层对土地的占有受到限制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受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该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
A. 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 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 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 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 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 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该规定反映了( )
A. 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 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D.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