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C.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 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材料中的“特殊的旗帜”是指
A.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 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C. 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
D. 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 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 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 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 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这表明黄宗羲( )
A. 主张建立代议制度 B. 主张以学校限制君权
C. 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 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 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 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 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在罗马人看来,指定继承人是一件类似于立法性质的重大事件,因此必须经民众大会举行特别仪式。只有在大会上成立的遗嘱,才为市民法承认。由此可知,古罗马的市民法
A. 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 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注重司法程序的完整性
D. 立法来源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