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和列宁根据国际关系变化,推进本国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和肇造,尚在幼稚时代。正如一有病之人,甫入立宪主义之医院,无力自卫,有赖于他人之维持将护。故今日之中国,不能视为一有组织之国家。
……
德国既乐于与吾商酌,则何不与之磋商。德国即显示我可用外交手段解决此问题,而我偏不与商酌,务求开战,此可谓与美国同一乎?人以外交手段行之二年,我仅行之一月;人以外交手段既近始宣战,我则突然与外交手段未尽之际,行此激烈手段,此可谓之有不得已之理耶?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列宁的思想虽然深深根植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但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后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最后将因阶级对立而引起自发的人民起义。相比之下,列宁并不想等待这一自发的革命时刻。因为它要基于一个先进的工业社会,以及一种在产业工人中同样发达的阶级意识,这两样在俄国都不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深了欧洲工人运动的裂痕。
——(德)罗伯特•格瓦特《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
材料三:俄国革命在中国之后,而成功却在中国之前,其奇功伟绩,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前所未有。其所以能至此的缘故,实全由其首领列宁先生个人之奋斗,及条理与组织之完善。……故此次改组,即把本党团结起来,使力量加大,使革命容易成功。……现在有俄国的方法以为模范,虽不能完全仿效其办法,也应仿效其精神,才能学得其成功。……此三日内,每日下午本总理均在此演述民族主义。……其馀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目前没有时间来讲,将来讲后再刊为单行本寄与诸位。
——孙中山《政党之精神在党员全体不在首领一人之演说》(1924年1月25日)
(1)阅读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分析其理由。
(2)阅读材料二,概括导致列宁“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同”的客观原因。结合所学,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提出的革命理论。
(3)阅读材料三,概括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成功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在上述认识影响下所采取的革命新措施。
“引力就是有质量的物体把它周围的时空压弯了,而弯曲的时空又对其运动的物体产生了引力的效果,时空弯曲就是引力之源。”这一观点属于
A. 万有引力定律
B. 惯性定律
C. 狭义相对论
D. 广义相对论
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在视察途中主要阐述了
A.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B. “科教兴国”战略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重要思想
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了适合国情的重要思想经验。下列各项不属于此范畴的是
A. 用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C. 1953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D. 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2019年既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逝世100周年,也是京张铁路全线通车110周年。詹天佑对中国铁路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有
①设计京张铁路的“人”字形路线
②收回中国在中东铁路的管理权利
③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滦河大桥
④用直井施工法解决隧道施工困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莱比锡是德国东部的一个城市,以下历史活动与其直接相关的有
①第一张《火星报》的出版
②“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创立
③《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首次发表
④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联盟的大会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