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左传》记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这反映了
A. 盟约成为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准则
B. 周王与部分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
C. 周王与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D. 成王通过签订盟约成为天下共主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6年民主党竞选广告说:“我们在工作——而不是在打仗!活着而且很快乐——而不是当炮灰,是要威尔逊与光荣的和平?还是要休斯的战争?如果你要光荣的和平,选举威尔逊!而这就是持续的繁荣。”当年总统大选结果:威尔逊当选。
1917年,威尔逊在国会发表参战演说,宣称“这场战争是德国以其行动强加到美国身上的”,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是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这是美国唯一的选择”。
——(美)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二:1938年12月,美国就远东新秩序照会日本说:日本在华利益置于一种优越的地位,这事实上是对美国合法权益的一种歧视。1940年6月,日本外相发表“大东亚共荣圈”的声明。
……
在今天,1940年6月10日,在这所由美国第一位伟大的民主导师所创办的大学里,我们要为远在海的那一边,正以无比勇气为自由而奋战的人们祈祷祝福。美国全国一心,将朝两个明确而并行的目标努力;我们要将我国的物质资源提供给反战者。
——摘编自赵一凡《美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三:日本与夏威夷相距遥遥,这清楚地表明这次进攻是在数天前甚至数周前精心策划的,这我们应该牢记。……鉴于日本12月7日星期天对我国进行的卑鄙无耻的无端攻击,在此我请求国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罗斯福国会演说(1941年12月8日)
(1)阅读材料一,指出美国对参战问题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美国所谓的“合法权益”指什么?并以史实说明此后“我们要将物质资源提供给反战者”(至少两例)。
(3)阅读材料二、三,分析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综合上述分析,指出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根本出发点。
孙中山和列宁根据国际关系变化,推进本国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和肇造,尚在幼稚时代。正如一有病之人,甫入立宪主义之医院,无力自卫,有赖于他人之维持将护。故今日之中国,不能视为一有组织之国家。
……
德国既乐于与吾商酌,则何不与之磋商。德国即显示我可用外交手段解决此问题,而我偏不与商酌,务求开战,此可谓与美国同一乎?人以外交手段行之二年,我仅行之一月;人以外交手段既近始宣战,我则突然与外交手段未尽之际,行此激烈手段,此可谓之有不得已之理耶?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列宁的思想虽然深深根植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但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后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最后将因阶级对立而引起自发的人民起义。相比之下,列宁并不想等待这一自发的革命时刻。因为它要基于一个先进的工业社会,以及一种在产业工人中同样发达的阶级意识,这两样在俄国都不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深了欧洲工人运动的裂痕。
——(德)罗伯特•格瓦特《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
材料三:俄国革命在中国之后,而成功却在中国之前,其奇功伟绩,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前所未有。其所以能至此的缘故,实全由其首领列宁先生个人之奋斗,及条理与组织之完善。……故此次改组,即把本党团结起来,使力量加大,使革命容易成功。……现在有俄国的方法以为模范,虽不能完全仿效其办法,也应仿效其精神,才能学得其成功。……此三日内,每日下午本总理均在此演述民族主义。……其馀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目前没有时间来讲,将来讲后再刊为单行本寄与诸位。
——孙中山《政党之精神在党员全体不在首领一人之演说》(1924年1月25日)
(1)阅读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分析其理由。
(2)阅读材料二,概括导致列宁“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同”的客观原因。结合所学,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提出的革命理论。
(3)阅读材料三,概括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成功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简述孙中山在上述认识影响下所采取的革命新措施。
“引力就是有质量的物体把它周围的时空压弯了,而弯曲的时空又对其运动的物体产生了引力的效果,时空弯曲就是引力之源。”这一观点属于
A. 万有引力定律
B. 惯性定律
C. 狭义相对论
D. 广义相对论
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在视察途中主要阐述了
A.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B. “科教兴国”战略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重要思想
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了适合国情的重要思想经验。下列各项不属于此范畴的是
A. 用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C. 1953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D. 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