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海军的夭折使英国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英国已经恢复了在欧洲海域的绝对优势,英伦三岛似乎再无遭受入侵的任何可能。同时,一开始就卷入战争、肩负协约国主要战争重担的英国,整个国力遭到严重削弱。国内动荡和公众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迫使统治者改变手法,削减军费开支用于整顿国内经济、社会之需。《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英国当局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对德国的安全警觉,不相信有中长期意义上的德国威胁,和平麻痹思想自上而下异常浓厚,不搞战备,不修防务,以为只要外交上运用得法,也可发挥作用。1926年,英国外交部备忘录中认为:“我们已经得到了所有我们想要的,也许更多,我们唯一的目标是保持我们所有的,并生活在和平之中。”
——据刘阿明《一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政策及其影响》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和平主义思潮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平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统治者为了利用法律为其专制统治服务,在其统治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普法措施。普法教育的内容及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具体法律条文的讲解、宣传。明朝正式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每年正月、十月或逢节日时,有关官署与学官召集士大夫之老者到学校讲读律令。《大明律令》等法律法规成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二是定期宣讲圣谕。宣讲圣谕一般在乡约所举行,圣谕内容主要是明太祖所发布的圣谕六条,即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无作非为。三是讲读《大诰》。《大诰》是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到洪武二十年(1387年)间,采集官民犯罪而经御笔批示处理之具体案例。朱元璋要求“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并要求“皆颁学宫以课士,里置塾师教之”。《大诰》由此成为全国各级学校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从中出题。
——摘编自季林、张玉军《明朝的“普法教育”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普法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朝“普法教育”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3反映了中国古代和西方近代不同的道德观念。
| 中国古代 | 西方近代 |
道德认识 | 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是道与德的组合,“道”是世界万物运行的客观规律;“德”的定义是依据天地滋养万物而得出的,引申为维系生命及帮助生命维系,其特性是不索求回报,就犹如天地对万物无所求一样。因此,“道不可须臾而离之,离之非道也”,“德是生而勿宰,养而勿侍”。古代中国人对于道德的认识比较统一,因此历朝历代都很重视道德 | 西方人对于道德认识是从社会的基本单元出发,即从个体的人出发来论述道德的功效和原理。因此西方的道德学家多从人的个体感受来论述、解释道德,而且主要的是从人的理性出发来分析论述。而理性又是一个模糊概念,它因人而异,因此没有统一的标准。道德在西方的社会生活中不受重视 |
道德研究方法 | 中国人认为道德就是天理,是客观运行规律,因此后期很多朝代的中国人都不再去探究道德是什么,只是按照祖辈的教训去遵守道德。因为,在中国人看来道德是公理,不需要证明。谁不守道德就必将遭受道德的惩罚 | 西方人从个体感觉出发进行研究,他们发现道德只是一些规范和标准,认为道德是制定道德规范和标准的学问。既然道德是制定出来的,那么在没有人知道,或者在其他人无法惩罚自己时,就可以不讲道德 |
——据辛一山《中西道德差别》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西方道德观念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它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英国,洛克是这一思想的最早提出者。19世纪初,它被首次用作西班牙自由党的名称,表示该党在政治上既不激进也不保守的政治态度。后来,自由主义才在欧洲和北美得到广泛流行和使用,成为近代西方一种社会政治思潮或流派的代名词。由于自由主义者对社会问题往往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因而在西方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里,自由主义的具体表现和特色是不同的。但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或流派,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或思想内涵是基本一致的,这就是强调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主张维护个性的发展,反对一切形式的专制主义,认为保障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是国家存在的根本目的。从这一核心价值或思想.内涵出发,自由主义在思想上主张开放、多元与宽容,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主张通过温和的社会变革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前沿诸问题》
材料二 严格地说,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是严复、梁启超等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介绍到中国来的。在西方自由主义传入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学中源.说非常盛行,这种学说认为西方近代的一些科学技术、思想学说源自古代中国。受其影响,严复、梁启超等人在介绍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的同时,又力图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挖掘出能与西方“自由主义”相会通的内容,以证明自由主义在中国古已有之。严复就一再强调:挽近欧西平等自由之旨,庄生往往发之。详玩其说,皆可见也。”所以他特别重视对老庄所谓“自由主义”思想的挖掘。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前沿诸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自由主义产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不同于西方之处,并说明原因。
多极化的主体国家往往也是国际经济贸易大国,它们互为贸易伙伴。全球化愈发展,它们之间经济上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程度就会愈加深,因而在保持地区和全球安全与稳定上的共同利益也会扩大。这揭示出
A. 区域性大国主导了全球化
B. 全球化推动了大国的崛起
C. 多极化与全球化相互促进
D. 全球安全依赖大国的合作
有学者指出,赫鲁晓夫在改革过程中感悟到“冷战"后新时代将会到来,但他又无力自觉地把握住战后时代转换的重要契机,深刻地转变斯大林留下的不能再继续推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体制。他只能是个过渡性的人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赫鲁晓夫
A. 不能担当领导苏联的重任
B. 无力推动苏联社会的进步
C. 没有尝试突破传统经济体制
D. 在改革上具有表面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