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与界标。 材料一 传统的西方建筑是以石头为主,而传统的中国建筑...

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与界标。

材料一  传统的西方建筑是以石头为主,而传统的中国建筑则一直以木头作为主要材料,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国人相信,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将木材选为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是一种“集体”的关,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都是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除了改造自然,中国传统建筑还强调与自然的结合,把建筑组织到自然环境中去,提高整个环境的美学质量。

——摘编自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小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材料二17、18世纪,欧洲的考古研究空前繁荣起来,大量古罗马与古希腊遗址被发现,对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品的模仿成为一种文化时尚,古典主义思潮复兴。在法国,建筑形式和风格追求平民化和大众化,少了贵族的气势和派头。

19世纪出现了受过系统教育,有文化知识,眼界广的专业建筑师,他们同工程实践、经济问题逐渐脱节,主要负责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同时,他们摆脱了对宫廷、贵族和教会的依附关系,开始自由地为掌握财富的资产阶级服务。

19世纪中后期,欧洲出现了“建筑热”,建筑类型大大增多,多种工业厂房、铁路建筑物、银行、百货商场、住宅、车站码头、大型旅馆等建筑被修建。这些建筑需要容纳大量的人群,与历史上著名的教堂和神庙相比,建筑的实用性、功能性愈加重要。同时,豪华的中心区同破败的贫民区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在新科技的发展下,钢铁、玻璃等新材料被逐渐应用于建筑之中,为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邱枫《外国建筑史导读》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近代欧洲建筑的发展及其原因。

材料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修建了英法德俄等10国的使馆和兵营,以及银行、洋行、医院、饭店等10多种外国建筑物。宫廷中也兴起了建筑洋风,安装了玻璃吊灯,摆放了法国式沙发,王公贵族群起效尤。新建的外务部、陆军部等官方建筑也体现了西化风格。北京的市井百业中各类店堂的建造以追求洋化为时髦。这些近代建筑得到了社会的支持与喜好,新闻报刊纷纷加以宣传报道。

但有人认为,近代洋式建筑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建筑风貌,伤害了国人的自尊与文化情感,强调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本民族的社会习惯。20年代以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也重新为中外建筑师青睐,并结合当时的新技术、新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传统复兴”建筑风格,中国民族形式的建筑不断出现并进入高潮,如燕京大学建筑、辅仁大学主楼等。

——摘编自王世仁《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北京篇)

(3)①概述20世纪初北京建筑变化的新特点。

②概括材料三中对北京近代建筑的两种不同态度。你如何看待这两种态度?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中国古代的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材,体现对生命的关注;建筑的空间格局相对封闭,注重建筑的群体性;体现出对家国宗族的关怀和重视礼教;建筑与环境和自然融为一体。 (2)发展:近代前中期,借鉴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兴起;建筑体现了平民化和大众化特点。 19世纪(近代后期),①出现专业建筑师;建筑的风格超越了传统的统治阶级(宫廷、贵族、教会)的风格,形成了近代资产阶级的风格;②适应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各类公共建筑大量涌现,功能性和实用性增强;③建筑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④大量新材料被运用于建筑。 原因: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旧制度的没落;文艺复兴的影响;近代工业化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 (3)①新特点:出现许多外国风格的建筑物;宫廷和官府建筑也受到一些西方风格的影响;市民建筑风格也追求洋化。②态度一:对近代建筑持支持与喜好的态度。 态度二:认为近代建筑伤害了国人自尊与文化情感。 对态度的评价属于开放题,采用思维等级水平给分: 水平四:准确理解题意,观点明确,能够从多角度或多层次,运用多个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紧密;没有史实错误;语言表达准确。 水平三:准确理解题意,观点明确,能够从多角度或多层次,运用多个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较紧密,逻辑较清晰;语言表达较准确。 水平二:观点不够明确,论述角度、层次单一,史实不充分或不准确;史论结合不紧密;逻辑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 水平一:没有观点,没有逻辑,只罗列史实,语言表达不准确。 【解析】 (1)依据材料“传统的中国建筑则一直以木头作为主要材料……将木材选为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是一种‘集体’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中国传统建筑还强调与自然的结合,把建筑组织到自然环境中去,提高整个环境的美学质量。”可从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体现对生命的关注、建筑空间格局具有封闭性和集体性、体现对家国宗族的关怀和对礼教的重视、强调与自然的融合等角度概括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依据材料“对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品的模仿成为一种文化时尚,古典主义思潮复兴”、“在法国,建筑形式和风格追求平民化和大众化,少了贵族的气势和派头。”结合所学从借鉴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兴起、体现了平民化和大众化特点等角度说明近代欧洲建筑的发展。依据材料“19世纪出现了受过系统教育,有文化知识,眼界广的专业建筑师”、“他们摆脱了对宫廷、贵族和教会的依附关系,开始自由地为掌握财富的资产阶级服务。”、“这些建筑需要容纳大量的人群……建筑的实用性、功能性愈加重要”、“豪华的中心区同破败的贫民区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钢铁、玻璃等新材料被逐渐应用于建筑之中”结合所学从出现专业建筑师、建筑的风格形成了近代资产阶级的风格、功能性和实用性增强、建筑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新材料被运用于建筑等角度说明近代欧洲建筑的原因。 (3)依据材料“北京修建了英法德俄等10国的使馆和兵营,以及银行、洋行、医院、饭店等10多种外国建筑物。”、“宫廷中也兴起了建筑洋风,安装了玻璃吊灯,摆放了法国式沙发,王公贵族群起效尤。新建的外务部、陆军部等官方建筑也体现了西化风格。”、“北京的市井百业中各类店堂的建造以追求洋化为时髦”可从出现许多外国风格的建筑物、宫廷和官府建筑也受到一些西方风格的影响、市民建筑风格也追求洋化等角度概括得出20世纪初北京建筑变化的新特点。依据材料“这些近代建筑得到了社会的支持与喜好,新闻报刊纷纷加以宣传报道。”、“近代洋式建筑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建筑风貌,伤害了国人的自尊与文化情感”可概括得出对北京近代建筑的两种不同态度。然后结合所学分析论述自己对于北京近代建筑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对此不理解,甚至为此痛哭。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为了继续前进的“有限的退却”。列宁所指的“退却”是

A. 实行余粮收集制缓解饥荒

B. 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C.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 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查看答案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老化,人类在逃离太阳系,去往新家园过程中遭遇木星引力吸引,险些与木星相撞的故事。这一情节涉及到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

A. 哥白尼的“日心说”

B.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C.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柏拉图《理想国》中追求的理想城邦的政体与梭伦改革旨在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理想城邦秩序类似,“诗人立法者”梭伦堪称柏拉图“哲人王”之鼻祖。下列改革措施能够佐证此观点的是

A.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C. 设立十个地域部落

D.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查看答案

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要加快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标志着

A.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出现

B. 90年代国家经济重大战略步骤出台

C.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于1935年12月9日创刊《救国时报》,先后在法国巴黎和美国纽约出版发行,1939年10月正式停刊。以下内容可能登载在这报纸上的有

A. 《论联合政府》

B. 《日寇攻宁大肆残暴》

C. 《国内和平协定》

D. 《和平建国纲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